close

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的那都蘭工作室,由胡秀蘭及兒子胡俊傑一同創立。以編織為主要經營項目,試圖找回被遺忘的太魯閣族傳統技藝。
將太魯閣族神話、傳說及兒時回憶融入作品當中,賦予特殊意義,將作品提升到藝術品領域,並善用當地文化資源,以學習者的角度去學習,讓原住民手工藝有所突破,產品更生活化。

【找回被遺忘的編織技藝 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活】
「那都蘭工作室」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創辦人胡秀蘭,小時候曾半年不能走路,在醫術不發達的年代,被判定必須杵著拐杖,在復健的過程中常常摔倒,於是她的父親替她取了「那都蘭」這個有趣的名字,在族語裡的意思是「啊!跌倒了」,她也用父親為她取的名字,成立了那都蘭工作室。
胡秀蘭起初接觸織布有一部分是因為嫁妝,部落的傳統是女性必須為自己織嫁妝。之後的幾年,她到很多地方學習不同的技藝,最後回到部落教課。她說:「我想先把我們失傳的東西挖出來,讓人家知道哪些是屬於太魯閣族的圖紋。」胡秀蘭就是抱持著這樣的初衷,傳承太魯閣文化。
手工織品方面,胡秀蘭希望材質跟太魯閣族群裡的元素相同,以植物製作。利用編織技藝製作桌巾、披巾,也將編織融入生活,更利用童年常見的意象,編織出貓頭鷹、山豬等,別具巧思。

【太魯閣圖騰 — 祖靈之眼 從中找尋出歷史脈絡】
胡俊傑說:「在太魯閣族傳統婦女服飾上,常看到的綠色、桃紅色、藍色,一顆一顆單獨呈現的圖紋,正是屬於太魯閣族鮮明的標誌。」
在太魯閣的編織文化中,每一個圖騰都代表一個人一生的累積,胡俊傑稱它為祖靈之眼。
族人一輩子會創作出不同的菱形紋,可以藉由這個菱形紋去認識他是哪個家族、哪個地區做出來的。在傳統觀念中,也只有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圖騰,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織女、編織的人。
當在其他地方看到同樣的圖紋時,卻可能隨著創作者的理念,而有不同的意思存在。胡俊傑認為這就是織布應該做的事,可以從中找到歷史的脈絡。

【面對批評誠心接受 設法改進、突破】
胡秀蘭也常受邀到原住民市集擺攤展出,她說:「當很多族群的文化擺在一起的時候,能夠激發不同的想像,也是靈感的來源,能夠互相觀摩、學習。也遇過一些直言的批評,雖然聽到會難過,但也會想著如何改進,讓他們去接受、認同自己的作品。」
胡秀蘭說:「或許他們不懂織布跟一般的拼布的差別,或是和布包的困難度有何異處,他們會以自己的思維去糾正你,當然有對有錯,但是我們要怎麼去突破,讓他們覺得這個東西是可以的才是最重要的。」

【傳統技藝融合創新 客製化商品符合顧客需求】
工作室成立至今,已有穩定的訂單來源,隨著現今越來越強調「客製化」。胡秀蘭也因應需求為客人設計商品,在紋路、樣式、顏色上都能夠自由選擇。她說,以前是到處去學技術,再加上顧客的想法去編織,現在則是接訂單,為顧客設計出他們想要的。
胡秀蘭說:「客人來,我就是要把好的一面呈現給人家。」她也抱持著虛心的態度,不斷學習如何在傳承文化下,將傳統編織融入生活。
如過年時,工作室就用了較多紅色線來編織,增添喜氣,也因應年節氣氛,使商品更具有實用性,讓更多人能看到太魯閣族的編織技藝。
胡秀蘭也希望工作室能有越來越多的創新。不管在產品製作還是手工編織教學課程,她都很樂意溝通,聽取顧客的想法,希望每個客人都能開心的來,滿意的離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7513弘遠整合平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